嶄新微創內窺鏡顱鼻切除技術
可成功切除前顱底惡性腫瘤
個案一:何小姐28歲,她8年前發現左邊鼻液帶血, 持續3個月沒有好轉。鼻內窺鏡和電腦掃描顯示她患有前顱底惡性腫瘤。經微創內窺鏡顱鼻切除腫瘤後至今沒有復發。
個案二:陳先生51歲,他2年前發現左邊鼻塞持續1個月沒有好轉。耳鼻喉科檢查, 證實患有前顱底惡性腫瘤。腫瘤已穿透前顱底骨入侵前腦。經微創內窺鏡顱鼻切除腫瘤和術後電療至今沒有復發。
前顱底腫瘤
前顱底是鼻腔和前腦之間的部位。最常見的前顱底癌是嗅神經母細胞瘤,其他包括鱗狀細胞癌和肉瘤。
早期前顱底腫瘤的徵狀包括鼻液帶血、鼻出血和鼻塞。惡性腫瘤入侵附近的組織便可能導致頭痛、面部痛楚和視力模糊。
最有效的治療是手術切除腫瘤。若腫瘤屬後期(個案二的陳先生),術後需輔以放射療法(電療) 。
傳統的創傷性手術──顱面切除術
傳統的顱面切除手術需要將病人的面部切開,會造成:
- 嚴重的面部創傷
- 嚴重疼痛
- 腫脹
- 永久性的面部麻痺
- 面容變型
- 疤痕
嶄新的微創技術──內窺鏡顱鼻切除術
香港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系袁寶榮教授首創了微創內窺鏡顱鼻切除技術。透過內窺鏡的協助,醫生用開顱術和鼻內窺鏡將腫瘤切除, 如圖一所示。此嶄新技術被命名為內窺鏡顱鼻切除術,並已在一九九七年在權威醫學雜誌《美國耳鼻喉雜誌》發表。
此項新技術不需將病人的面部切開,比傳統手術有以下優勝之處:
- 無面部創傷
- 輕微疼痛
- 康復迅速
- 無永久性的面部麻痺
- 面容不會變型
- 無疤痕
1996年以來,已經有13名病人進行了微創顱鼻切除手術。所有病人的腫瘤都被完全切除,手術後並沒有併發症。11名病人現時仍然生存,康復年期最長者已有8年 (個案一 的何小姐),另外只有1名肉瘤病人因其腫瘤毒性強而顱底復發。2名嗅神經母細胞瘤病人因為腫瘤轉移肺死亡。由於此項嶄新手術的療效十分鼓舞,其結果已在二零零五年六月刊登於國際學術期刊《頭頸》。
及早治療效果更佳
市民如發覺有鼻液帶血、鼻出血和鼻塞,應盡快進行耳鼻喉科檢查。微創內窺鏡顱鼻切除技術可以有效清除腫瘤, 現時是國際上認定的嶄新技術和治療發展的里程碑。
延醫的嚴重個案,病人可能需要接受較具創傷性的手術及較重劑量的放射治療,並可能留下明顯面部疤痕,永久失明及腫瘤復發死亡。
圖片提示
圖一: 鼻內窺鏡監察下用鉗子從鼻腔將腫瘤切除